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妥塞敏是什么时候上市的,Tranexamic acid(Tranexamic acid)最早于1960年在日本上市。我国也于2008年2月批准其上市。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是一种在止血领域应用广泛的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和减少由于全身或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异常出血情况。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逐渐被广泛认可,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病症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以及各种手术引起的出血中。本篇文章将回顾氨甲环酸的历史和发展,特别关注其上市时间及相关信息。
1. 氨甲环酸的起源
氨甲环酸于1960年代首次合成,作为一种抗纤溶药物被开发,旨在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来达到止血效果。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纤溶酶与纤维蛋白的结合,降低纤维蛋白的降解,从而有效控制出血。
2. 上市时间与推广
氨甲环酸在国际市场上的首次上市时间大约是在1965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数据积累,逐渐在多个国家获得了使用许可。其在止血治疗等方面的效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在外科手术及妇科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3. 应用范围
氨甲环酸的应用不仅限于全身性出血,还包括局部异常出血。例如,对于肺出血、鼻出血、生殖器出血、肾出血等多种情况,氨甲环酸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止血效果。此外,它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周期性月经大出血,为女性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4. 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在近几十年的临床应用中,氨甲环酸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由于其易于使用且适应症广泛,氨甲环酸逐渐成为止血药物中的重要选择之一。相关研究显示,该药物在急救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出血量,减少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总结而言,氨甲环酸自上市以来,通过不断的临床验证和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止血药物,已在众多医学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氨甲环酸的研究和应用,为出血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方案。
注: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