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早期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筛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作为一种无创的结直肠癌(CRC)筛查方法,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将FIT筛查年龄从目前建议的50岁提前至40~49岁,可能显著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期发表在《JAMA Oncology》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提供了这一假设的重要证据。
研究背景:台湾地区提供早期筛查契机
为了验证早期筛查的有效性,中国台湾省的两个城市开展了一项针对40~49岁人群的社区FIT筛查举措,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机会。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筛查的CRC发病率[26.1/100,000(人·年)vs 42.6/100,000(人·年)]和死亡率[3.2/100,000(人·年)vs 7.4/100,000(人·年)]均显著低于常规筛查(50岁开始)。
研究方法:百万级队列分析的严谨设计
研究人员分析2001年-2009年间的社区FIT筛查队列,涵盖超过50万名居民,其中263,125名40~49岁参与者被纳入分析。这些受试者在年满50岁后也有机会参与常规筛查。为减少选择偏倚,研究采用了延迟筛查设计和倾向评分匹配,对数据进行了多维度校正。
筛查群体划分
参与者根据是否接受早期和/或常规筛查,被分为以下四个亚组:
同时接受早期筛查和常规筛查的人群;
仅接受早期筛查的人群;
仅接受常规筛查的人群;
拒绝参与常规筛查的人群。
随访与结果衡量
持续随访至2019年,研究主要比较各组间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非依从性调整模型校正混杂影响。
研究结果:早期筛查优势明显
显著降低CRC发病率与死亡率
CRC发病率:
早期筛查组的发病率为26.1/100,000(人·年),显著低于常规筛查组的42.6/100,000(人·年)。
CRC死亡率:
早期筛查组的CRC死亡率为3.2/100,000(人·年),远低于常规筛查组的7.4/100,000(人·年)。
校正模型验证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早期筛查在CRC发病率(aRR=0.79)和死亡率(aRR=0.61)方面均表现出优势。通过非依从性调整模型,CRC发病率降低25%(aRR=0.75)、死亡率降低34%(aRR=0.61)。
关键年龄段收益显著
在50~54岁、55~59岁及60~64岁三个关键年龄组中,早期筛查人群受益最大。这些人群在随访的10~15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仅接受常规筛查的人群。
早期筛查经济效益:检测成本与效果兼顾
研究指出,与50岁开始的常规筛查相比,40~49岁进行FIT筛查的检测次数更少,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果比。这一发现强调了早期筛查的经济学潜力及其对公共卫生的价值。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尚待改进的研究领域:
受试者基线资料局限:
缺乏详细的个体风险因素(如遗传、生活方式)数据。
后续结肠镜检的依从性不足:
各组中FIT结果阳性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比例未被明确披露,可能影响结果解读。
专家观点
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在评论中指出,这项研究为早期筛查政策的潜在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尽管目前对50岁以下人群开展CRC筛查的RCT研究有限,但观察性研究和模拟模型已展现出早期筛查的公共卫生效益。
结论:支持将FIT筛查年龄提前到40岁
这项研究全面评估了40~49岁早期启动FIT筛查的优势,体现在发病率减少25%、死亡率降低34%。结果表明,早期筛查不仅对CRC的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还显著提高了成本效益。虽然筛查政策的适用性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但研究为优化筛查路径提供了重要依据。
未来,随着进一步的随机临床试验和更丰富的数据支持,提前开展早期CRC筛查有望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策略,帮助更多人摆脱结直肠癌带来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