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国产破伤风新药「斯泰度塔单抗」开启破伤风治疗新纪元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释放的神经毒素引发的危险感染疾病,尤其在疫苗覆盖率较低的地区仍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9年全球有约34684人因破伤风死亡。在许多低收入国家,由于疫苗接种不足,这种疾病的威胁依然严峻。同时,破伤风因其潜伏期短(中位数约7天),免疫力不足的人群需通过被动免疫实现快速保护。然而传统的被动免疫疗法,如马破伤风抗毒素和人免疫球蛋白,面临着严重的副作用、供应短缺和高成本等局限。近日,一项发表在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的研究报告宣布了国产创新药「斯泰度塔单抗」(Siltartoxatug)在破伤风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斯泰度塔单抗:国产首创单克隆抗体新药
斯泰度塔单抗(Siltartoxatug)是全球首款破伤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由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这是一种全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采用先进的CHO细胞生产技术,可靶向破伤风毒素的AB片段,通过阻断毒素的转运及抑制其对蛋白功能的酶切活性来发挥被动免疫效应。
关键特性与优势
作用机制独特:
斯泰度塔单抗能够精准靶向并中和破伤风毒素,有效阻断毒素对VAMP-2蛋白的酶切作用。
快速抗体生成:
在注射后12小时内即可提供高浓度的中和抗体滴度,且保护性抗体水平持续数月,优于传统疗法。
替代传统治疗:
相较于血浆来源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和马破伤风抗毒素,斯泰度塔单抗具备安全性更高、产能更稳定、获取更便捷的优势。
3期临床试验成果:短期及长期保护力显著
这项随机、双盲、活性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在中国28家医院展开,研究对象覆盖中国14个省份的不同急诊患者。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斯泰度塔单抗治疗(440人,剂量为10毫克)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治疗(221人,剂量为250国际单位)。
关键临床数据
主要终点:
注射12小时后,斯泰度塔单抗显著提高破伤风中和抗体滴度(ΔTiter≥0.01 IU/ml),达到95.4%,远超HTIG组的53.2%;在90天时,斯泰度塔单抗仍保持91.5%,而HTIG组仅为10.1%。
保护周期延长:
斯泰度塔单抗的长达3个月的高效保护对于破伤风潜伏期的广泛变异(从2天到30天)表现出更好的防护作用。
安全性优异:
不良事件(AE)发生率:斯泰度塔单抗组为38.2%,HTIG组为33.9%,两者相当。
过敏反应率:斯泰度塔单抗组仅0.2%,HTIG组为0.9%,风险显著降低。
新药优势:弥补现有疗法不足
传统破伤风治疗依赖于血浆来源的HTIG或马破伤风抗毒素,但这些疗法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批次差异、传染性病原体传播风险以及供应短缺等。而斯泰度塔单抗作为首个全球标准化生产的破伤风单克隆抗体,解决了这些挑战,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高效安全:
斯泰度塔单抗不仅能够快速生成高水平中和抗体,还能显著降低过敏性风险。
经济可及:
工业化生产方式使其成本可控,成为HTIG的可替代药物,在低收入国家和疫苗覆盖率不足地区具有推广潜力。
效果稳定:
不受血浆来源及生产批次影响,保护效果长期稳定。
临床意义与全球影响:破伤风治疗的革新
斯泰度塔单抗的上市标志着破伤风治疗迈入新阶段,对全球范围内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深远影响。WHO早前已倡导开发单克隆抗体作为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替代品,而该药物的出现成功验证了这一理念。
市场应用前景
高发地区的新选择:
在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区域,这款药物可作为破伤风紧急预防的核心方案,提高死亡率高风险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长期保护能力:
在急诊和手术领域,斯泰度塔单抗的3个月保护期能够更广泛地覆盖潜伏期变化所导致的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破伤风免疫创新
斯泰度塔单抗的问世为破伤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揭示了单克隆抗体在被动免疫领域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
新适应症扩展:评估其在其他感染类型或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潜能。
全球推广布局:通过国际协作,将该药物推向疫苗覆盖率较低的国家,造福更多患者。
优化生产技术:提升单克隆抗体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其市场可及性。
结语:国产创新引领全球破伤风治疗新潮流
国产创新药物「斯泰度塔单抗」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破伤风治疗短板,也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中国药企研发的标杆。通过其出色的短期与长期保护效果、安全性以及工业化生产优势,该药物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全面替代传统疗法,为世界卫生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展示了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