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培养皿启动减数分裂:不孕不育研究迎来新突破

2025年8月15日,哈佛大学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研究,首次实现从男性和女性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中直接启动减数分裂的全新方法。研究展示了如何快速激活培养皿中的减数分裂,跳过原始生殖细胞(PGC)阶段,仅需15天即实现关键信号的动态观察。这一研究不仅在不孕不育研究领域打开了新大门,也为生殖医学带来了革命性应用前景。
减数分裂与生殖的核心角色
减数分裂的重要性
减数分裂是形成卵子与精子的必要生物过程,其核心任务是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维持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正常。精子与卵子在减数分裂后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然而,减数分裂的复杂性和易错性使其成为许多人类不孕不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研究的技术难点
由于伦理限制以及技术瓶颈,对人类减数分裂的研究始终陷入“黑匣子”难题。现有研究多依赖非人类生物模型,但动物模型与人类差异显著,缺乏直接证据支持。因此,如果能在人类细胞中实现体外诱导减数分裂,将彻底改写这一领域的研究路径。
新方法:15天内在iPSC中诱导减数分裂
实验设计与步骤
研究团队筛选了近百种基因与调控因子,最终发现了可快速启动减数分裂的“三重调控组合”:
表观遗传重置器:利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抑制剂GSK3484862,清除基因组的“分子枷锁”,提高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的效率。
信号激活剂:采用视黄酸信号模拟生殖腺环境(AM580)。
基因开关:激活BCL2基因防止细胞凋亡,并过表达能启动减数分裂的关键调控因子——BOLL、MEIOC和HOXB5中的任何一个。
实验关键成果
快速激活:在培养温度优化(34°C)及15天诱导后,22%的细胞成功表达减数分裂关键基因,如SYCP3与REC8,其转录组与人类胎儿生殖细胞高度匹配;
减数分裂标志捕获:显微观察确认了关键阶段动态,包括染色体轴形成、联会复合体组装、重组启动等。
关键发现:34°C的低温调控作用
实验意外发现,将培养温度调整至34°C能够显著提高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的效率。研究推测,这是因为男性睾丸的生理温度低于体温,而适度低温或为减数分裂跨性别产生的一种“进化保守”调控机制。
应用前景:生殖医学的变革性机遇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跳过原始生殖细胞阶段(传统需120天)的减数分裂创建,为生殖生物学与医学领域带来广泛应用前景:
1. 解锁不孕不育机制
为研究减数分裂失败导致的生殖问题提供体外模型;
快速筛查可能导致不孕不育的基因突变,提高治疗方案精准性。
2. 用于男性避孕药的筛选研究
通过在体外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可用于筛选影响减数分裂过程的潜在药物靶点,例如男性避孕药物。
3. 开启体外生育可能
在未来,结合该技术与卵巢类器官、人造子宫等先进技术,有望实现体外生成人类生殖细胞;
解决生殖细胞无法正常生成的不孕患者难题,为全球六分之一不孕不育人群提供治疗新希望。
研究挑战与未来优化
目前实验中,约22%的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关键阶段,但仅少数细胞推进至粗线期,并未完成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研究团队正进一步优化相关调控信号,以推动细胞顺利完成减数分裂全过程。
总结与展望
哈佛大学乔治·丘奇团队的这项革命性研究,为生殖医学和不孕不育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不仅首次在人类iPSC中快速启动了减数分裂,还为观察减数分裂“黑匣子”提供了实时动态模型。未来,随着实验优化,配合其他生殖领域技术,这项研究有望推动从药物筛选到个性化辅助生殖技术的多维发展,不断接近破解人类繁殖与胚胎发育奥秘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