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他钠在治疗MASH中的Ⅱ期临床研究取得突破

近日,微芯生物研发的2型糖尿病药物西格列他钠(商品名:双洛平®)在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方面的Ⅱ期临床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Hepatology》。该研究表明,经过18周西格列他钠治疗,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下降40%,并且超过70%的患者肝酶恢复到正常范围。这一成果为治疗代谢性肝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MASH:全球肝病的新挑战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成人MASLD的患病率接近32.4%,在中国,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最主要的肝病类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是MASLD的严重形式,患者肝脏脂肪过度积累并伴随慢性炎症,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然而,MASH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加之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工具,MASH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远高于统计数据。目前,针对MASH的治疗主要依赖生活方式干预,尚未有药物能够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或减缓病程进展。
西格列他钠的多维度疗效
此次Ⅱ期临床研究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尤红教授牵头,研究纳入了104名符合条件的MASLD患者。患者随机分为48mg和64mg西格列他钠组以及安慰剂组,每日口服一次,持续治疗18周。
研究结果显示,西格列他钠显著改善了MASH患者的肝脏健康。48mg和64mg剂量组的肝脏脂肪含量分别减少了28.1%和39.5%。肝脂肪含量下降超过30%的患者分别为40.5%和65.9%。此外,高剂量组患者的肝功能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了50%以上,且超过70%的患者ALT恢复至正常范围,表明肝细胞损伤得到了有效修复。
在肝脏硬度检测方面,高剂量组患者的肝脏硬度(LSM值)下降了2kPa,且疗效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揭示了西格列他钠在逆转肝纤维化方面的潜力。
高风险患者中的疗效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MASH高风险亚组患者中,西格列他钠同样表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方面,西格列他钠在各剂量组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严重不良事件极为罕见,且与药物无关。
糖尿病和脂肪性肝病的共管策略
超半数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H与糖尿病的共病问题逐渐成为临床的重要挑战。近年来,“糖肝共管”理念逐步得到重视,强调在治疗糖尿病和MASH等代谢性疾病时,应该综合考虑血糖控制与肝脏健康的改善。
西格列他钠在这一理念下展现出独特优势。除了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外,西格列他钠还可以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缓解肝脏炎症及逆转纤维化进展,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
西格列他钠的临床前景
作为全球首个PPAR全激动剂,西格列他钠在调节糖、脂肪和能量代谢方面具有显著的多维调控作用。其通过适度激活PPARα、PPARγ和PPARδ三个受体,展现出独特的多靶点协同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西格列他钠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并显著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在中国,西格列他钠已获批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并于2023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又获批与二甲双胍联用。随着MASH-糖尿病共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西格列他钠有望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标准。
结语
随着西格列他钠在MASH治疗中的显著疗效被进一步验证,未来其有望成为糖尿病与脂肪肝共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这一创新疗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还为慢性病的综合管理开辟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