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血糖的新发现:大脑内侧杏仁核的关键作用

在现代社会,压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不仅影响情绪和睡眠,还可能对身体的代谢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条大脑与肝脏之间的“神经专线”,解释了压力如何“偷袭”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项突破性研究由美国西奈山Icahn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主导,首次揭示内侧杏仁核(MeA)在调控血糖中的独特作用。
内侧杏仁核:从情绪中心到血糖调节者
长期以来,杏仁核一直被认为是大脑中处理情绪的核心区域,尤其与害怕、紧张等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然而,这项新研究发现,内侧杏仁核不仅与情绪相关,还通过特定神经回路调控血糖水平。实验显示,不同类型的压力(如社交压力、视觉压力或身体压力)都会激活小鼠内侧杏仁核的神经元,而这些神经元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了血糖水平。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小鼠未遭遇实际压力,只需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内侧杏仁核神经元,血糖也会迅速升高。这说明内侧杏仁核在血糖升高的过程中扮演了“精准指挥官”的角色,与焦虑或其他情绪反应无关。
大脑与肝脏之间的“神经专线”
通过病毒示踪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由“内侧杏仁核(MeA)→腹内侧下丘脑(VMH)→肝脏”组成的神经回路。这条回路是杏仁核调控血糖的主要路径。更有趣的是,这一信号传递过程与传统应激激素(如皮质酮、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无关,表明它是一条“非激素驱动的快速通道”。
实验显示,当小鼠遇到短期压力时,内侧杏仁核通过VMH迅速向肝脏发出信号,刺激糖异生作用,使肝脏增加葡萄糖合成。这一机制在进化过程中为应对威胁提供了能量,但如果过度激活,则可能导致代谢紊乱。
长期压力与代谢失调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反复压力暴露会使这条神经回路逐渐“瘫痪”。对于长期承受压力的小鼠,内侧杏仁核对下一次压力刺激“反应迟钝”,血糖升高反应也变弱。然而,这种“脱敏”现象却伴随着代谢系统的紊乱:当小鼠接受高脂饮食时,其血糖水平进一步失控,糖耐量显著下降,肝脏中调节血糖的受体表现出异常。这一系列改变最终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压力管理对血糖健康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压力如何直接影响血糖,还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医生以往建议的“少吃多动”策略或许需要补充“管理压力”的重要性。保护内侧杏仁核的神经回路,避免压力造成过度刺激,有可能为代谢健康提供新的防线。
未来,有望开发出通过调控特定神经元活动来精准治疗的药物,例如针对MeA-VMH-肝脏回路的特定调制剂。但对普通人来说,积极减轻压力、改善生活方式或许是最简单且有效的应对方法,例如通过正念冥想、适当运动等方式修复受损的代谢回路。
总结
管理压力不仅是调节情绪的需求,更是代谢健康的必要条件。压力通过内侧杏仁核→下丘脑→肝脏的神经专线直接干扰血糖调控,为糖尿病埋下隐患。因此,在当前压力高企的社会环境中,关注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对身体健康的深远影响——即保持内心宁静,也是在守护血糖健康远离2型糖尿病威胁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