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在MIBC围手术期治疗中表现优异

2025年8月12日,默沙东宣布其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联合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维恩妥尤单抗(Padcev)围手术期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III期KEYNOTE-905(EV-303)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这一研究为不适合基于顺铂的新辅助治疗的MIB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膀胱癌治疗领域带来了重磅进展。
KEYNOTE-905研究简介
KEYNOTE-905(EV-303)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多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595名不适合或拒绝接受基于顺铂化疗方案的新辅助治疗的MIBC患者。该试验旨在评估三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A组:术前接受3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随后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术后接受14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
B组:仅接受手术治疗(RC)。
C组:术前接受3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维恩妥尤单抗,随后进行RC,术后接受6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维恩妥尤单抗治疗,然后再接受8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比较C组与B组间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其他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研究结果:联合治疗显著延长EFS
与仅手术治疗组相比,C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延长,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上的改善。此外,在次要终点中,C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也明显高于仅手术治疗组,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联合方案的优越性。
EFS定义与意义
无事件生存期(EFS)是指从随机分组到首次发生以下任何事件的时间:
手术前疾病进展导致无法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有残留病灶;
手术后局部或远端复发;
因任何原因死亡。
延长EFS意味着患者能够更长期维持无进展状态,这对于预后较差的MIBC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性与耐受性
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的安全性与单一药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该结果表明,患者能够较好地耐受这一联合治疗方案,使其具有更高的临床可行性。
全球监管提交与进一步计划
根据研究的成功结果,默沙东与安斯泰来计划将相关数据提交至全球监管机构,并计划在即将举行的医学会议上展示详细数据。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此前已在全球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此次围手术期治疗MIBC的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扩大其适应症范围。
MIBC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MIBC疾病概况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所有膀胱癌病例的约30%,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类型。当前标准治疗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被认为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研究表明:
多达50%的MIBC患者因身体虚弱或其它合并症不符合顺铂治疗条件;
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依然有限。
这一治疗困境使不适合或拒绝顺铂化疗的MIBC成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领域。
帕博利珠单抗+维恩妥尤单抗的意义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和靶向治疗的双重机制,不仅可以有效激活肿瘤免疫应答,还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为不适合顺铂治疗的MIBC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这项研究为MIBC治疗探索了新的路径,有望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未来展望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在KEYNOTE-905研究中的积极结果,为MIBC患者带来了福音,特别是针对不适合标准化疗的高风险患者,更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未来,随着这项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更多数据的发布与全球审批进展,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维恩妥尤单抗有望成为MIBC围手术期治疗的新标准,为更多患者提供获益可能,改善预后。
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体现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协同潜力,也为膀胱癌领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