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制药PROTAC创新药QLH12016首次临床数据亮相ESMO 2025大会

近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25年大会公布了全部常规摘要。在本次盛会上,齐鲁制药首次披露了其自主研发的PROTAC创新药物QLH12016的临床研究结果。这一药物靶向雄激素受体(AR),为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带来了新的研究进展。
靶向AR的PROTAC新药进入临床评估
QLH12016是一款基于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开发的AR降解剂。该机制通过促进雄激素受体的选择性降解,从而抑制AR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是克服传统AR抑制剂耐药问题的重要方向。
截至2025年2月14日,共有36例mCRPC患者入组QLH12016临床试验,接受100至1200mg每日一次的口服治疗。所有受试者均为转移性疾病患者,其中28%的病灶累及内脏(肺转移11.1%,肝转移2.8%)。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约七成(69.4%)患者为配体结合域野生型(LBD wt),另有30.6%存在LBD突变(含L702H等突变类型)。
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
安全性方面,QLH12016在100–1200mg剂量范围内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总体耐受性令人满意。
共有33例患者(91.7%)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其中14例为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常见TRAEs包括贫血(63.9%)、乏力(47.2%)及体重下降(41.7%)。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未发现3级及以上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事件较少见,其中3级贫血占5.6%,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占2.8%。整体安全特征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疗效初显:多剂量组均展现抗肿瘤活性
在疗效方面,QLH12016表现出有潜力的抗肿瘤效果。全体受试人群的中位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为7.4个月。
分剂量组来看,600mg组(n=13)的中位rPFS达到9.0个月,而900mg组(n=10)尚未达到中位值,提示持续疗效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患者的LBD基因状态是否突变,均观察到积极的治疗反应。
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QLH12016在初步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观的疗效信号,为雄激素受体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该药物有望成为mCRPC患者在耐药阶段的潜在新选择,推动PROTAC技术在实体瘤治疗中的临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