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群与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关系:新的预后标志物

肠道微生物群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不仅能影响人体健康,还能够预测癌症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特别是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中,肠道微生物群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然而,肠道微生物群在 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接受 同步放化疗(CRT)联合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2025年10月1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楠研究员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崔明教授,联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葛红教授等,在《Cell》子刊《Med》上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predictive of the efficacy of 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and chemoradiotherapy toxicity in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接受放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的效果,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 肺癌治疗效果及治疗毒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该研究团队采用 16S rRNA测序技术,追踪了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 III期肺癌患者 的肠道微生物群动态变化,并分析了这些变化与 无进展生存期(PFS) 和 肺毒性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单纯的放化疗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没有明显变化。然而,在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情况下,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明显变化。
具体而言,研究发现 长PF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但随着治疗进行,其多样性有所下降。而 短PF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变化可能与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生存期密切相关。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与生存率的关系
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研究团队还发现了肠道共生菌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简称Akk菌) 的丰度显著增加。Akk菌的丰度增加与患者的 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延长 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Akk菌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 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生存结局的预后指标。
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产生严重肺毒性的患者表现出与常规患者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特征。这一发现提示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不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还可能与治疗相关的肺毒性风险密切相关,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预测标志物。
研究的核心发现
Akk菌的丰度升高:在放化疗治疗后,Akk菌的丰度显著增加,而这种变化与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在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过程中,长PF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下降,而短PFS患者则维持稳定。
肠道微生物群与肺毒性的关系:治疗后产生严重肺毒性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特征,这可能成为预测治疗毒性的重要标志物。
结论:肠道微生物群作为预测标志物的潜力
该研究为 局部晚期肺癌患者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与单纯的放化疗相比,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更显著的获益。研究表明,肠道细菌Akk菌的动态变化可能成为预测患者 生存期 和 治疗毒性 的有效标志物。未来,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