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药网
首页 文章 问答 疾病
首页 > 健康资讯 > 基于压力响应的核心神经元研究揭示抑郁症机制的新突破

基于压力响应的核心神经元研究揭示抑郁症机制的新突破

找药助手

发布于 2024-11-13 11:08:34    1625次浏览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生物机制的探索愈发受到关注。然而,压力响应神经元和神经回路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然不够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的崔一卉教授与董一言博士团队在《神经元》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中,发现了小鼠中介导抑郁样行为发展的核心神经元。这些发现为抑郁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未来抗抑郁治疗的靶向干预提出了潜在的策略。

  压力“启动细胞”的定位和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确认,压力响应神经元主要位于外侧下丘脑中部(mLH)和外侧缰核内侧(LHbM)。在遭受压力源刺激时,这些“启动细胞”被激活,参与压力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发展。这些神经元的激活和mLH-LHbM区域的强突触连接,是慢性应激期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进一步抑制这些“启动细胞”或其突触连接可以显著减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说明mLH-LHbM神经回路在压力诱导的抑郁行为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实验方法与关键发现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压力诱导方法,包括束缚、电击和社交失败,使小鼠处于压力应激状态。通过染色标记,发现下丘脑(LH)和外侧缰核(LHb)中约5%的神经细胞被激活。进一步定位分析后确认,这些压力响应神经元主要集中于mLH和LHbM区域。随后,研究团队使用AAV-RAM系统标记这些神经元,并通过抑制性蛋白hM4Di抑制其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经历束缚应激的小鼠中,抑制mLH+或LHbM+神经元的激活,可显著减少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同时增加其在糖水偏好实验中的糖水偏好度。这表明mLH+和LHbM+神经元在压力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形成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mLH-LHbM突触连接在抑郁样行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mLH+神经元和LHbM+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突触连接。在压力应激和非压力条件下,mLH+-LHbM+突触连接的强度均高于其他神经元亚群。而在压力应激条件下,mLH+-LHbM+回路的突触连接进一步增强,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的概率增加。这种突触连接的增强成为小鼠抑郁样行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抑制mLH+神经元末端(即mLH+神经元在LHb区域的投射部位),研究人员能够阻止小鼠在束缚应激下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同时,实验也表明,通过光刺激使mLH+神经元末端模仿天然的压力响应放电模式,可以诱导小鼠产生厌恶反应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瞬时绝望样行为。

  长期激活mLH-LHbM回路的影响

  研究进一步表明,持续激活mLH-LHbM神经回路,会导致mLH+-LHbM+突触连接的长期增强。即使在刺激结束后,小鼠在两天内仍会持续表现出绝望样行为,这表明mLH+-LHbM+突触连接的增强效应对小鼠的行为有深远影响。长期的突触连接增强效应,为压力相关的抑郁行为持久性提供了机制上的解释。

  研究的临床潜力与未来展望

  该研究首次识别了mLH+-LHbM+神经回路作为抑郁症潜在的靶点,进一步明确了LHb区域在调节厌恶反应和抑郁样行为中的重要性。mLH+-LHbM+神经回路的识别为精准确定抗抑郁药物靶点提供了新途径。未来可能通过调节该回路的激活状态,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抗抑郁干预手段。

  总结而言,这项研究通过压力相关的核心神经元定位,为理解抑郁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突破性进展。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最新问答 健康资讯
  •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2025-07-22 11:19:45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2025-07-22 10:49:59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2025-07-22 10:19:17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2025-07-22 09:58:38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2025-07-21 11:21:12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 罗氏小核酸药物初战告捷:天使综合征治疗迈出关键一步

    2025-07-21 10:47:20
    罗氏小核酸药物初战告捷:天使综合征治疗迈出关键一步
  • 哈佛研究挑战常识:生男生女并非完全随机,母亲年龄和基因或是关键因素

    2025-07-21 10:31:14
    哈佛研究挑战常识:生男生女并非完全随机,母亲年龄和基因或是关键因素
  • 300亿白蛋白市场迎来变革:国产重组人白蛋白新药首获批

    2025-07-21 10:06:32
    300亿白蛋白市场迎来变革:国产重组人白蛋白新药首获批
  • 复宏汉霖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开启国际3期临床研究

    2025-07-18 14:45:39
    复宏汉霖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开启国际3期临床研究
  • 癌症相关VTE患者:低剂量阿哌沙班疗效不逊全剂量,同时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2025-07-18 11:01:25
    癌症相关VTE患者:低剂量阿哌沙班疗效不逊全剂量,同时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点击查看更多>
  •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2025-07-22 11:19:45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2025-07-22 10:49:59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2025-07-22 10:19:17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2025-07-22 09:58:38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2025-07-21 11:21:12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点击查看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做手术吗

    回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育龄妇女,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全身性炎症、皮疹、关节疼痛和疲劳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器官的受累,包括皮肤、肾脏、关节、心脏和神经系统等。鉴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特点,患者在考虑接受手术治疗时需要谨慎对待。是否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首先,需要注意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手术风险。由于SLE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可能会使手术后伤口愈合缓慢、感染率增加,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此外,患者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免疫反应加剧的风险,可能导致疾病的急性暴发。因此,医生在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 其次,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处于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通常会出现病情间歇性加重和缓解的情况,而手术通常会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期时进行手术可能会降低手术风险,并有利于手术后康复。 此外,还需充分沟通患者的意愿和期望。医生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期望和担忧,从而帮助患者做出符合自身情况和意愿的决定。 总的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稳定性、免疫状态、手术风险等因素的考虑。需要由医生团队与患者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同时,术后的管理和治疗也需要加强,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最终,希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够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 腮腺炎的药物副作用有哪些

    回答: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耳前腺)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儿童,但也可以影响成年人。腮腺炎的病因主要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这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目前,针对腮腺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而一些药物治疗则可能伴随着副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与腮腺炎治疗相关的药物及其潜在副作用。 腮腺炎的常见治疗药物 1.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这类药物用于缓解腮腺炎导致的发热和疼痛。 2. 抗生素:尽管腮腺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如果出现细菌合并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 3. 类固醇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以减轻炎症。 药物副作用 1. 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特别是对已有肝病患者影响更大。常见副作用还有过敏反应。 布洛芬: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痛、恶心和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导致胃出血。此外,长期使用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 2. 抗生素的副作用: 常见的抗生素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过敏反应。特别是某些广谱抗生素,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引起二重感染,如艰难梭菌感染。 其他严重但少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和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 3. 类固醇的副作用: 短期使用类固醇通常安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水肿、高血糖等问题。还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 其他副作用包括情绪波动、失眠和胃肠道不适。 注意事项 在使用任何药物前,患者应咨询医生以获取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并了解可能的副作用。 监测用药后的身体反应,对于出现的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于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告知医生以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结论 腮腺炎虽然一般是自限性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药物以缓解症状是常见的做法。随之而来的药物副作用不容忽视。患者在用药时应保持警惕,遵循医生的指导,必要时及时反馈身体反应,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康复。对于腮腺炎的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 肺水肿和心脏病有关系吗

    回答:肺水肿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肺部积聚异常的液体,使得肺泡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这种情况通常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而心脏病(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与肺水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心衰患者中,肺水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心脏病引起肺水肿的机制 心脏病导致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心脏功能不全,尤其是左心衰竭。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左心室无法有效地从肺部接受血液,导致肺循环中的血液回流增加。由于肺部的静脉压力升高,液体从微血管渗漏到肺泡中,导致肺水肿的发生。 此外,心脏病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因素,例如体液潴留和电解质失衡,也可能加重肺水肿的发生。 2. 肺水肿对心脏病的影响 反过来,肺水肿也会对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产生负面影响。当肺部充满液体时,患者的呼吸困难水平增加,氧气供应减少,心脏为了弥补氧合不足,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这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3. 临床表现和诊断 肺水肿的症状包括剧烈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可能是粉红色泡沫痰)、胸痛等,而心脏病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需要通过胸部X光、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明确病因及评估心脏功能。 4. 治疗方法 治疗肺水肿的关键在于改善心脏的功能,以及去除多余的液体。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利尿剂: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液体,减轻肺部水肿。 静脉扩张剂:改善心脏的前负荷,降低心脏压力。 氧疗:为患者提供额外的氧气,以缓解低氧症状。 心脏病治疗:包括使用ACE抑制剂、β-adrenergic 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来改善心脏功能。 5. 预防与管理 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定期的随访和监测是预防肺水肿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控制体重,也是降低心脏病和肺水肿风险的重要措施。 结论 肺水肿与心脏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心脏病的进展可能导致肺水肿,而肺水肿又可能加重心脏病的症状与病情。因此,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患者,及早关注肺水肿的症状和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适合的治疗与预防方案,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湿疹怎么治好

    回答:湿疹,医学上称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肿,甚至可能出现渗液和结痂。湿疹可以影响到任何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虽然湿疹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刺激和过敏反应等都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下面,我们将讨论湿疹的护理和治疗方法。 1. 确定诱因 治疗湿疹的第一步是了解和避免诱因。不同的个体可能对不同的因素敏感,常见的诱因包括: 食物过敏(如乳制品、坚果、海鲜等) 环境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气候变化(如极端温度、湿度等) 皮肤刺激物(如香皂、洗涤剂、化妆品等) 建议记录湿疹发作的情况,包括饮食、环境和使用的产品,以帮助医生找到可能的诱因。 2. 保湿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湿疹症状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保湿方法: 使用无香料的润肤剂:选择适合敏感肌肤的润肤剂,避免含有香料、酒精等刺激成分的产品。建议在洗澡后立即涂抹,以锁住皮肤水分。 定期沐浴:每天洗澡(使用温水而非热水),可以帮助清洁皮肤并保持水分,洗后及时涂抹润肤剂以防止水分流失。 湿敷:在严重瘙痒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湿毛巾进行湿敷,帮助缓解不适。 3.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湿疹症状。常见的药物包括: 外用类固醇药膏:帮助减少炎症和瘙痒,适用于急性湿疹的局部治疗。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长期使用高强度类固醇。 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匹美莫司(Pimecrolimus),适用于长期使用,尤其是面部和皮肤褶皱处。 抗组胺药:可以帮助缓解瘙痒和过敏反应,适合夜间使用。 4.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药物和护理,调整生活方式也可以有效帮助控制湿疹: 饮食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必要时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 避免抓挠:因湿疹导致的瘙痒可能使人忍不住抓挠,这会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可以尝试穿上手套以减少抓挠的机会。 保持环境清新: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同时,定期清洁家庭环境,减少过敏原的积累。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湿疹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皮肤科医生的专业意见。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的护理建议。 结论 湿疹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找到并避免诱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和管理。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正在与湿疹作斗争,切勿孤单面对,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将会使你走出困境。
  • 哪些人容易得肠绞痛

    回答:肠绞痛是指由于肠道痉挛或部分肠道闭塞,导致的剧烈腹痛。症状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腹部疼痛,可能伴随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虽然这一状况可以影响任何人,但某些群体由于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或遗传因素,可能更容易患上肠绞痛。以下是一些容易得肠绞痛的人群: 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这类患者的肠道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因此在情绪波动、压力大或饮食不当时,容易发生肠绞痛。 2.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可能已经处于炎症或损伤的状态,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肠绞痛。 3.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高脂肪、高糖分、低纤维素的饮食,会影响肠道健康。此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习惯也可能增加肠道疾病的风险,进而导致肠绞痛。 4. 压力和焦虑的易感者 心理因素对肠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肠绞痛。 5. 家族遗传史 有些人可能因遗传因素更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家族中如果有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也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6. 年龄因素 虽然肠绞痛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研究显示,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自然减退,或者有其他慢性病的影响,可能更容易患上肠绞痛。 7. 女性 研究表明,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经历肠绞痛,可能与女性的荷尔蒙波动有关。在月经周期前期或妊娠期间,部分女性可能会经历肠道活动的改变,导致腹痛的发生。 结论 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哪些人群更容易得肠绞痛,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也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心理健康及定期体检。如出现持续的腹痛,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 腺样体肥大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回答:腺样体肥大(也称腺样体增生)通常发生在儿童中,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一种淋巴组织,主要功能是抵御感染。腺样体肥大可能引起多种问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鼻塞、耳部感染和影响声调等。对于轻度症状的患儿,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腺样体肥大的药物治疗方案。 1. 类固醇药物 类固醇药物是常见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减轻腺样体的炎症。常用的类固醇药物包括: 氟氯噻吨(Fluticasone):这是局部喷雾剂,能够直接作用于腺样体,减少其大小和炎症反应。 布地奈德(Budesonide):同样为局部喷雾剂,能有效减少腺样体的肥大,并且副作用较小。 通过减轻腺样体的炎症,类固醇可以改善呼吸道通畅,减轻相关症状。 2. 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对于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患者,可能会有帮助。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 氯雷他定(Loratadine) 西替利嗪(Cetirizine) 抗组胺药物能够减轻鼻腔的分泌物,缓解鼻塞,从而改善呼吸情况。 3. 口服类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口服的类固醇药物,比如强的松,以帮助控制较为严重的症状。这种一般用于短期治疗,旨在快速缓解炎症和减轻症状。 4. 生理盐水喷雾剂 生理盐水喷雾剂可以帮助保持鼻腔湿润,减少分泌物堵塞,对于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尤为重要。通过冲洗鼻腔,可以帮助改善呼吸,缓解不适感。 5. 其他辅助治疗 除了具体的药物治疗,其他一些治疗措施也可能对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有所帮助: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家庭环境,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 加强室内通风:确保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总结 对于腺样体肥大的药物治疗,通常以类固醇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为主,结合生理盐水喷雾等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腺样体肥大病例,药物治疗可能效果有限,此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综合评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治疗方案。如出现明显症状或对药物治疗无效,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

点击查看更多>
看科普 查疾病 问医生 找专家 网站地图
找药网
您身边的找药助手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粤ICP备202304021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21-05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