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药网
首页 文章 问答 疾病
首页 > 健康资讯 > 通过D-木糖代谢调控TNBC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通过D-木糖代谢调控TNBC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找药助手

发布于 2024-11-13 11:24:34    1159次浏览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且治疗选择有限的乳腺癌亚型。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不同,TNBC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因此在传统的靶向治疗上效果有限。尽管近年来免疫治疗为TNB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仍出现免疫耐受性,导致疾病快速进展。基于此,深入了解TNBC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开发新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契机。

  2024年11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柳光宇、江一舟和龚悦等研究团队在《Med》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关于TNBC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FUSCC TNBC)多组学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分析,发现一种代谢酶——二氢二醇脱氢酶(DHDH)在肿瘤的低免疫浸润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功能性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DHDH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通过体内外实验表明补充DHDH的底物——D-木糖,可以增强CD8+T细胞的浸润和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提升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的反应,为未来的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DHDH在TNBC中的角色及其影响

  研究团队从复旦大学肿瘤中心的TNBC患者多组学数据库中识别出DHDH在低免疫浸润肿瘤中的显著表达水平。该代谢酶能够通过介导D-木糖的代谢过程影响肿瘤的免疫微环境。DHDH的高表达会促进D-木糖的代谢,而D-木糖代谢的增强则会抑制蛋白酶体亚基PSMB9的激活,进而削弱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减少CD8+T细胞对肿瘤的浸润,导致肿瘤呈现“冷肿瘤”表型。

  “冷肿瘤”表型通常指的是肿瘤组织中缺乏活跃的免疫浸润,因而难以对免疫疗法产生响应。在TNBC中,DHDH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冷肿瘤”形成的代谢因素。DHDH在细胞内催化D-木糖的消耗,通过抑制PSMB9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激活。研究表明,DHDH的高表达与低免疫浸润相关,揭示了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关键调控作用。

  D-木糖对CD8+T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免疫治疗敏感性

  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D-木糖代谢对CD8+T细胞的作用。体外实验显示,D-木糖能够促进CD8+T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在将CD8+T细胞与DHDH野生型肿瘤细胞共培养的实验中,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标志物显著增加,表明D-木糖在肿瘤微环境中有助于增强免疫反应。

  为了验证这一作用,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中补充了D-木糖,并观察到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显著增加,同时细胞毒性标志物表达也有所提升。此外,D-木糖补充还使得DHDH过表达的肿瘤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敏感性有所增强。这表明,在DHDH高表达的TNBC患者中,通过补充D-木糖,可能能够提高对ICB的治疗反应。

  D-木糖代谢调控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解析

  在分子机制上,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DHDH介导的D-木糖代谢与肿瘤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DHDH通过调控D-木糖的合成与消耗,影响了PSMB9的表达活性。PSMB9是一种蛋白酶体亚基,其在抗原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免疫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关键途径之一。D-木糖代谢通过抑制PSMB9的激活,使得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减弱,从而影响CD8+T细胞的浸润水平。

  研究表明,D-木糖能够激活PSMB9依赖性的免疫应答路径,通过增强CD8+T细胞的功能来提升抗肿瘤免疫反应。这一机制暗示了在DHDH高表达的TNBC患者中,D-木糖的代谢调控不仅仅是对肿瘤细胞代谢的一种适应性改变,更是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关键因素。

  将D-木糖代谢与TNBC的免疫治疗结合的临床潜力

  研究团队的发现为未来TNBC治疗带来了新的视角。通过补充D-木糖或在饮食中增加木糖含量(如高纤维膳食),可能有效增强TNB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这种策略或许能够通过激活肿瘤的免疫原性,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成功率。

  此外,DHDH在TNBC中的作用为其成为潜在的靶向治疗标志物提供了基础。未来的研究可继续深入探讨DHDH抑制剂在TNBC中的应用价值,或者开发以DHDH为靶点的联合疗法,以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结语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解析DHDH介导的D-木糖代谢途径,揭示了TNBC免疫逃逸的一种全新机制。DHDH通过抑制PSMB9,导致肿瘤免疫原性降低,从而影响CD8+T细胞的浸润。研究表明,在体内补充D-木糖有望增强CD8+T细胞的活性,提升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敏感性。这一发现为TNBC的“冷肿瘤”转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未来的TNBC联合免疫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最新问答 健康资讯
  •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2025-07-22 11:19:45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2025-07-22 10:49:59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2025-07-22 10:19:17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2025-07-22 09:58:38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2025-07-21 11:21:12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 罗氏小核酸药物初战告捷:天使综合征治疗迈出关键一步

    2025-07-21 10:47:20
    罗氏小核酸药物初战告捷:天使综合征治疗迈出关键一步
  • 哈佛研究挑战常识:生男生女并非完全随机,母亲年龄和基因或是关键因素

    2025-07-21 10:31:14
    哈佛研究挑战常识:生男生女并非完全随机,母亲年龄和基因或是关键因素
  • 300亿白蛋白市场迎来变革:国产重组人白蛋白新药首获批

    2025-07-21 10:06:32
    300亿白蛋白市场迎来变革:国产重组人白蛋白新药首获批
  • 复宏汉霖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开启国际3期临床研究

    2025-07-18 14:45:39
    复宏汉霖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开启国际3期临床研究
  • 癌症相关VTE患者:低剂量阿哌沙班疗效不逊全剂量,同时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2025-07-18 11:01:25
    癌症相关VTE患者:低剂量阿哌沙班疗效不逊全剂量,同时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点击查看更多>
  •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2025-07-22 11:19:45
    罗氏IL-33R单抗Astegolimab治疗COPD III期研究未达主要疗效终点
  •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2025-07-22 10:49:59
    强生首个口服IL-23R拮抗剂Icotrokinra递交FDA申请,为银屑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2025-07-22 10:19:17
    肥胖的真相:是吃得太多,而不是动得太少?PNAS研究得出新结论
  •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2025-07-22 09:58:38
    华东医药罗氟司特乳膏Ⅲ期临床取得突破,显著改善斑块状银屑病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2025-07-21 11:21:12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拓展慢性肾病治疗领域

点击查看更多>
  • 湿疹怎么治好

    回答:湿疹,医学上称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肿,甚至可能出现渗液和结痂。湿疹可以影响到任何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虽然湿疹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刺激和过敏反应等都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下面,我们将讨论湿疹的护理和治疗方法。 1. 确定诱因 治疗湿疹的第一步是了解和避免诱因。不同的个体可能对不同的因素敏感,常见的诱因包括: 食物过敏(如乳制品、坚果、海鲜等) 环境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气候变化(如极端温度、湿度等) 皮肤刺激物(如香皂、洗涤剂、化妆品等) 建议记录湿疹发作的情况,包括饮食、环境和使用的产品,以帮助医生找到可能的诱因。 2. 保湿护理 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湿疹症状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保湿方法: 使用无香料的润肤剂:选择适合敏感肌肤的润肤剂,避免含有香料、酒精等刺激成分的产品。建议在洗澡后立即涂抹,以锁住皮肤水分。 定期沐浴:每天洗澡(使用温水而非热水),可以帮助清洁皮肤并保持水分,洗后及时涂抹润肤剂以防止水分流失。 湿敷:在严重瘙痒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湿毛巾进行湿敷,帮助缓解不适。 3.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湿疹症状。常见的药物包括: 外用类固醇药膏:帮助减少炎症和瘙痒,适用于急性湿疹的局部治疗。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长期使用高强度类固醇。 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匹美莫司(Pimecrolimus),适用于长期使用,尤其是面部和皮肤褶皱处。 抗组胺药:可以帮助缓解瘙痒和过敏反应,适合夜间使用。 4.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药物和护理,调整生活方式也可以有效帮助控制湿疹: 饮食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必要时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 避免抓挠:因湿疹导致的瘙痒可能使人忍不住抓挠,这会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可以尝试穿上手套以减少抓挠的机会。 保持环境清新: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同时,定期清洁家庭环境,减少过敏原的积累。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湿疹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皮肤科医生的专业意见。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的护理建议。 结论 湿疹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找到并避免诱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和管理。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正在与湿疹作斗争,切勿孤单面对,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将会使你走出困境。
  • 哪些人容易得肠绞痛

    回答:肠绞痛是指由于肠道痉挛或部分肠道闭塞,导致的剧烈腹痛。症状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腹部疼痛,可能伴随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虽然这一状况可以影响任何人,但某些群体由于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或遗传因素,可能更容易患上肠绞痛。以下是一些容易得肠绞痛的人群: 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这类患者的肠道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因此在情绪波动、压力大或饮食不当时,容易发生肠绞痛。 2.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可能已经处于炎症或损伤的状态,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肠绞痛。 3.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高脂肪、高糖分、低纤维素的饮食,会影响肠道健康。此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习惯也可能增加肠道疾病的风险,进而导致肠绞痛。 4. 压力和焦虑的易感者 心理因素对肠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肠绞痛。 5. 家族遗传史 有些人可能因遗传因素更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家族中如果有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也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6. 年龄因素 虽然肠绞痛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研究显示,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自然减退,或者有其他慢性病的影响,可能更容易患上肠绞痛。 7. 女性 研究表明,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经历肠绞痛,可能与女性的荷尔蒙波动有关。在月经周期前期或妊娠期间,部分女性可能会经历肠道活动的改变,导致腹痛的发生。 结论 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哪些人群更容易得肠绞痛,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也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心理健康及定期体检。如出现持续的腹痛,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 腺样体肥大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回答:腺样体肥大(也称腺样体增生)通常发生在儿童中,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一种淋巴组织,主要功能是抵御感染。腺样体肥大可能引起多种问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鼻塞、耳部感染和影响声调等。对于轻度症状的患儿,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腺样体肥大的药物治疗方案。 1. 类固醇药物 类固醇药物是常见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减轻腺样体的炎症。常用的类固醇药物包括: 氟氯噻吨(Fluticasone):这是局部喷雾剂,能够直接作用于腺样体,减少其大小和炎症反应。 布地奈德(Budesonide):同样为局部喷雾剂,能有效减少腺样体的肥大,并且副作用较小。 通过减轻腺样体的炎症,类固醇可以改善呼吸道通畅,减轻相关症状。 2. 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对于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患者,可能会有帮助。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 氯雷他定(Loratadine) 西替利嗪(Cetirizine) 抗组胺药物能够减轻鼻腔的分泌物,缓解鼻塞,从而改善呼吸情况。 3. 口服类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口服的类固醇药物,比如强的松,以帮助控制较为严重的症状。这种一般用于短期治疗,旨在快速缓解炎症和减轻症状。 4. 生理盐水喷雾剂 生理盐水喷雾剂可以帮助保持鼻腔湿润,减少分泌物堵塞,对于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尤为重要。通过冲洗鼻腔,可以帮助改善呼吸,缓解不适感。 5. 其他辅助治疗 除了具体的药物治疗,其他一些治疗措施也可能对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有所帮助: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家庭环境,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 加强室内通风:确保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总结 对于腺样体肥大的药物治疗,通常以类固醇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为主,结合生理盐水喷雾等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腺样体肥大病例,药物治疗可能效果有限,此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综合评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治疗方案。如出现明显症状或对药物治疗无效,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意见。
  • 小儿脑积水手术后有后遗症吗

    回答: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一种因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室扩张、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在小儿中,脑积水的发生可能与先天性缺陷、感染、肿瘤等因素有关。对于许多患有脑积水的儿童,手术是治疗的关键,通常涉及放置脑室-腹腔分流管以帮助引流多余的脑脊液。虽然手术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理状况,但手术后是否会出现后遗症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手术后的可能后遗症 1. 神经系统损伤: 手术过程中,若不慎损伤到周围神经,可能导致运动能力或感觉功能的障碍。这些障碍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的孩子可能恢复良好,而有的则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 2. 认知和学习障碍: 一些研究表明,经历过脑积水的儿童可能在认知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影响,包括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方面。手术后,孩子可能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支持,以帮助提高学习能力。 3. 情绪和行为问题: 手术及其后果可能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或行为问题,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干预。 4. 视力问题: 脑积水可能会对视神经造成影响,手术后,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其他视力障碍。因此,定期的眼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5. 分流管相关问题: 分流管可能出现堵塞或感染等并发症,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处理。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头痛、呕吐或行为改变等,以便及时就医。 二、影响后遗症发生的因素 后遗症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 病因及早期干预:儿童脑积水的病因和形成时间,以及是否及时进行干预和手术,会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情况。 手术技术与经验:手术的成功与否与医生的经验和手术技术密切相关。高水平的医疗团队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这也会导致术后恢复效果的差异。 三、术后跟踪和康复 对于脑积水儿童,术后的定期随访和评估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分流管的正常功能并监测神经功能的恢复。 此外,提供适当的康复支持也很重要。例如,通过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帮助孩子恢复运动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家庭的支持与互动同样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结论 小儿脑积水手术后可能会有后遗症,但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出现问题。通过早期诊断、适当的治疗和阶段性康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对提升孩子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麻风的不同类型有哪些?

    回答:麻风,又称麻疯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通常由麻风桿菌引起,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和皮肤。根据患者表现和病情进展的不同,麻风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1. 麻疯病:这是最常见且广泛流行的一种麻风类型。患者通常表现出皮肤上的麻木、神经损伤和肢体畸形。皮肤上会出现麻疯病结节,特征是皮肤变厚、颜色异常,并伴有感觉减退。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可能导致手指、脚趾等肢体出现畸形。 2. 神经炎型麻风:这种类型的麻风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持续性神经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痛、肌无力、神经炎和肌腱反射减弱等症状。 3. 多纤维神经炎型麻风:这种类型的麻风主要表现为多处神经纤维受侵犯,导致全身多处神经受损。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和麻木等症状。 4. 结节型麻疯病:这种类型的麻风表现为患者体表出现多个结节,这些结节通常是皮肤和神经的复合物,是麻风菌以及宿主的反应形成的复合物。结节型麻疯病通常表现为沿着神经分布的结节,造成局部组织受损和永久性功能障碍。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麻风,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麻风病在当今社会已经较为罕见,但仍然存在于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以及发生自然灾害后的严重环境中。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关键,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愿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这一疾病彻底消失,让世界变得更加清洁和美好。
  • 牙龈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回答: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很多人在刷牙或使用牙线时可能会经历这种现象。虽然可能很多人并不太在意,但牙龈出血往往是口腔健康问题的一个警示信号,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引起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 1. 牙龈炎 牙龈炎是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是由于牙菌斑的积累引发的,牙菌斑是一种粘稠的细菌膜,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定期清理,牙菌斑可能会变硬形成牙石,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和出血。常见症状还包括牙龈红肿、疼痛及口臭。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能够有效预防牙龈炎的发生。 2. 牙周病 如果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炎症,影响到牙齿周围的组织,可能导致牙龈退缩、松动甚至掉牙。牙周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持续性出血的现象。此外,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它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关系密切。 3. 不当的刷牙方式 不当的刷牙方式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使用过硬的牙刷,或者刷牙时过于用力,都可能对牙龈造成伤害,导致出血。因此,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温和地刷牙,以减少对牙龈的压力。 4. 激素变化 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如在女性的月经周期、妊娠或更年期期间。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使牙龈更加敏感和脆弱,容易产生出血。因此,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应尤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牙齿和牙龈的健康状况。 5. 缺乏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牙龈出血,因其在牙龈的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维生素C是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可以增强牙龈的抵抗力。如果饮食中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可能会导致维生素C的不足,从而影响牙龈健康。 6. 其他健康问题 除了上述原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疾病等)也可能引起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牙龈容易感染,导致出血。而某些血液疾病,如血友病和白血病,则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功能降低,从而引起反复出血。 结论 牙龈出血并非小事,它可能是口腔健康问题,甚至是全身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信号。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牙科检查,重视饮食与营养,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都是维护口腔和整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如果发现持续的牙龈出血,建议及时咨询牙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点击查看更多>
看科普 查疾病 问医生 找专家 网站地图
找药网
您身边的找药助手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粤ICP备202304021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21-05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