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药网
首页 文章 问答 疾病
首页 > 健康资讯 > 皮肤衰老新机制揭晓:毛细血管“守护神”消失是关键原因

皮肤衰老新机制揭晓:毛细血管“守护神”消失是关键原因

找药助手

发布于 2025-10-20 11:33:01    1105次浏览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不仅仅会出现皱纹和松弛,还会出现伤口愈合变慢、易感染、发凉等“隐性衰老”现象。近期,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重磅成果,揭示了皮肤毛细血管老化的根本原因——毛细血管相关巨噬细胞(CAMs)数量急剧减少。

1 (2).png

  毛细血管的“守护者”:CAMs的重要角色

  CAMs 是贴附在毛细血管周围的一类特殊免疫细胞,它们能清理血管中的代谢残留、修复血栓,是保持血流顺畅的“维护工”。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中这些 CAMs 的数量下降速度甚至快于毛细血管本身的衰退。当 CAMs 缺失后,血管修复能力下降、血流堵塞风险上升,皮肤因此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和功能退化。

  在小鼠实验中,18 个月大的老年小鼠皮肤中,超过一半的毛细血管已失去 CAMs 保护,这些区域的血流阻塞率比年轻组高出近 3 倍。

  人类皮肤也存在相同衰老机制

  不仅动物实验得到了证实,研究团队在对比人类皮肤样本时也发现了相同现象:75 岁以上老年人皮肤中的 CAMs 显著减少,而 CAMs 数量较低的区域往往伴随更严重的毛细血管堵塞。

  这说明,CAMs 的丢失是跨物种的衰老标志,在人类和动物中都普遍存在。

  CAMs 如何帮助毛细血管修复?

  研究人员利用激光诱导血栓模型,模拟毛细血管受损的情况。

  结果显示:

  当血块周围存在 CAMs 时,这些细胞能在两天内清除血管中的红细胞残片,七天后血流恢复正常;

  而没有 CAMs 的血管则修复失败,最终被机体清除。

  进一步实验揭示,CAMs 的清除功能依赖 Rac1 基因。当该基因被敲除后,CAMs 无法吞噬血管碎片,血管修复效率骤降 60%。

  为什么年龄大了 CAMs 会变少?

  研究团队发现,CAMs 的维持方式与其他巨噬细胞不同:

  皮肤深层巨噬细胞依赖骨髓单核细胞补充;

  CAMs则主要靠自身分裂增殖维持数量。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CAMs 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损失后无法靠邻近细胞迁移补位,导致毛细血管失去“守护者”。只有在严重创伤或表皮损伤时,机体才会激活骨髓信号,让新生细胞补充 CAMs。

  找到“逆转开关”:药物补充重启毛细血管活力

  令人振奋的是,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能“唤醒”衰老皮肤的方法——注射 CSF1–Fc 融合蛋白。

  该药物能促进巨噬细胞增殖,给老年小鼠注射 4 天后:

  CAMs 数量显著提升;

  毛细血管血流改善约 30%;

  血管修复率比未处理组提高近一倍。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生 CAMs 并非外源细胞,而是由皮肤原有细胞分裂而来,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性更高。

  抗衰新方向:激活“血管守护系统”

  这项研究为皮肤抗衰老提供了全新思路:不仅要关注胶原蛋白或抗氧化,更要守护毛细血管的功能性细胞——CAMs。

  未来,科研团队希望能将 CSF1 类因子或微创刺激技术(如微损伤疗法)应用于人类皮肤,通过激活皮肤自身修复信号,让毛细血管重新焕活,从根本上延缓皮肤衰老。

  结语

  正如研究人员所言:“CAMs 是毛细血管的隐形守护神。”

  保持这些细胞的健康与活跃,或许将成为未来抗衰领域的关键突破口。与其只在表面“抹抗老精华”,不如从深层“养血管”,让皮肤由内而外恢复年轻活力。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最新问答 健康资讯
  • 腰痛真相新发现:Runx1基因或是“椎间盘早衰”的幕后黑手

    2025-10-20 11:43:06
    腰痛真相新发现:Runx1基因或是“椎间盘早衰”的幕后黑手
  • 三生制药重组抗VEGF单抗递交上市申请,布局眼科治疗领域再进一步

    2025-10-20 10:15:40
    三生制药重组抗VEGF单抗递交上市申请,布局眼科治疗领域再进一步
  • 瑞阳制药中药1.1类新药益气升脉颗粒获批临床,或将为中成药市场注入新动能

    2025-10-20 09:55:58
    瑞阳制药中药1.1类新药益气升脉颗粒获批临床,或将为中成药市场注入新动能
  • 肠道微生物群与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关系:新的预后标志物

    2025-10-17 11:48:01
    肠道微生物群与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关系:新的预后标志物
  • 上海交大团队揭示卒中后情绪障碍新机制:中性粒细胞Lcn2是关键驱动因子

    2025-10-17 11:37:00
    上海交大团队揭示卒中后情绪障碍新机制:中性粒细胞Lcn2是关键驱动因子
  • 正大天晴双抗ADC药物TQB2102再获突破性治疗资格

    2025-10-17 10:52:52
    正大天晴双抗ADC药物TQB2102再获突破性治疗资格
  • FDA确认NMN合法使用,膳食补充剂市场迎来新局面

    2025-10-17 10:31:47
    FDA确认NMN合法使用,膳食补充剂市场迎来新局面
  • 中国科学家揭示食管癌转移新机制:GPR116阳性周细胞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2025-10-16 11:37:24
    中国科学家揭示食管癌转移新机制:GPR116阳性周细胞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 辉瑞妥卡替尼联合疗法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III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10-16 11:29:37
    辉瑞妥卡替尼联合疗法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III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 齐鲁制药PROTAC创新药QLH12016首次临床数据亮相ESMO 2025大会

    2025-10-16 10:28:29
    齐鲁制药PROTAC创新药QLH12016首次临床数据亮相ESMO 2025大会

点击查看更多>
  • 腰痛真相新发现:Runx1基因或是“椎间盘早衰”的幕后黑手

    2025-10-20 11:43:06
    腰痛真相新发现:Runx1基因或是“椎间盘早衰”的幕后黑手
  • 皮肤衰老新机制揭晓:毛细血管“守护神”消失是关键原因

    2025-10-20 11:33:01
    皮肤衰老新机制揭晓:毛细血管“守护神”消失是关键原因
  • 三生制药重组抗VEGF单抗递交上市申请,布局眼科治疗领域再进一步

    2025-10-20 10:15:40
    三生制药重组抗VEGF单抗递交上市申请,布局眼科治疗领域再进一步
  • 瑞阳制药中药1.1类新药益气升脉颗粒获批临床,或将为中成药市场注入新动能

    2025-10-20 09:55:58
    瑞阳制药中药1.1类新药益气升脉颗粒获批临床,或将为中成药市场注入新动能
  • 肠道微生物群与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关系:新的预后标志物

    2025-10-17 11:48:01
    肠道微生物群与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关系:新的预后标志物

点击查看更多>
  • 低血压症状有哪些缓解方法

    回答:低血压,即血压低于正常范围(通常为90/60 mmHg),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低血压可能导致疲劳、头晕、昏厥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低血压的常见症状及其缓解方法。 一、低血压的常见症状 1. 头晕和乏力:在站立、快速移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低血压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头晕,甚至失去平衡。 2. 昏厥:血压过低时,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3. 心悸:低血压可能导致心跳加速,以补偿血流不足。 4. 恶心: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胃部不适,通常伴随着恶心感。 5. 视力模糊:当血压下降时,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视觉不清。 6. 疲劳:低血压常常伴随全身性疲乏感,使得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二、低血压的缓解方法 1. 增加水分摄入: 增加饮水量有助于提高血容量,从而改善血压情况。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或运动后。 2. 改善饮食: 增加盐的摄入:盐能增加血液的渗透压,帮助提高血压。建议低血压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增加盐的摄入。 多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蛋白质、蔬菜和水果,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整体健康。 3. 适量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从而改善血压状况。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不适。 4. 避免突然改变姿势: 站立或坐下时,务必缓慢变换姿势,特别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坐着之后。建议先坐起来,待一两分钟后再起立。 5. 穿戴支持性袜子: 透气的压缩袜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下沉在下肢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压。 6. 小餐频食: 大餐可能会使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导致头晕等不适。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保持稳定的能量和血糖水平。 7. 控制压力: 压力过大可能影响血压,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有助于减轻压力,从而稳定血压。 8. 必要时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低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病因推荐相应的药物,如升压药物。不过应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结语 低血压虽然常被认为是相对 benign 的状态,但其症状可以对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通过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习惯,能够帮助大多数人有效缓解低血压带来的困扰。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麻风患者如何增强免疫力?

    回答:麻风,又称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皮肤和神经系统,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畸形和感觉丧失。麻风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袭,因此增强免疫力对于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麻风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免疫力: 1.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坚果和种子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2.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麻风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或简单的拉伸运动。 3. 管理压力: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麻风患者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和乐观态度。 4.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定期医疗检查:定期进行医疗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恶化。 6.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损害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麻风患者应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 总的来说,麻风患者应该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压力管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更好地对抗疾病侵袭,改善生活质量。当然,麻风患者在进行任何健康计划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确保所采取的措施符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 肺纤维化如何影响运动能力?

    回答: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肺纤维化是在肺部组织中出现疤痕并逐渐硬化的疾病,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氧气流通障碍和肺部功能受损。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运动能力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肺纤维化会导致呼吸困难,这是由于疤痕组织取代了原本应该用于气体交换的肺部健康组织。由于肺部功能受损,患者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日常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呼吸。这会导致患者更快地感到疲劳和无法坚持运动,从而影响其运动能力和持久力。 其次,肺纤维化还会影响患者的氧气摄取能力。由于肺部功能受损,机体无法充分吸收足够的氧气。在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这会导致肌肉疲劳、无力感以及运动耐力下降。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还会对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影响,进一步限制了患者在运动中的表现。 除此之外,肺纤维化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和胸闷感,这会加剧患者在运动中的不适感。咳嗽和胸闷感会影响患者的呼吸顺畅度,从而减少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或长时间运动时的舒适度和效率。 综上所述,肺纤维化对患者的运动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呼吸困难、氧气摄取能力下降以及持续性的咳嗽和胸闷感。患有肺纤维化的个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时需要格外小心,建议他们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以保护肺部健康并减少不适感。
  • 梅毒症状是什么样的

    回答:由于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其症状可能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感染。这种疾病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原发期、次发期和潜伏期。在梅毒的不同阶段,患者会经历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梅毒的原发期症状。在感染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在感染部位(通常是生殖器、肛门、口腔等)出现的疼痛无痒的溃疡,这种溃疡也被称为梅毒性疣疹。这种溃疡通常很小,并且可能不会引起痛苦或不适。梅毒性疣疹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比如口腔、乳头和直肠。在原发期,溃疡通常会在几周内自行痊愈,即使没有治疗也可能消失。 接着是梅毒的次发期症状。如果患者未经治疗或未完全治愈,在原发期后几周或几个月后,患者可能进入次发期。次发期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包括全身性皮疹、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自行减轻,但未经治疗,梅毒会继续进展。 最后是梅毒的潜伏期。在患者经历原发期和次发期之后,如果未经适当治疗,梅毒会进入潜伏期。在潜伏期,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仍然携带病菌,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神经系统损害等。 总的来说,梅毒的症状种类繁多,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旦出现可能患有梅毒的症状,如性接触后出现溃疡、皮疹等,应该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等措施,以减少梅毒的传播和发生。
  • 急性扁桃体炎会反复发作吗

    回答: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喉疼痛、发热、吞咽困难等症状。许多人在经历了一次急性扁桃体炎后,可能会担心这种疾病会再次发生。本文将探讨急性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急性扁桃体炎的原因 急性扁桃体炎通常由以下几种病原体引起: 1. 细菌感染:链球菌(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类型。 2.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或飞沫传播等途径侵入咽喉,引发局部炎症。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是扁桃体炎的高发人群,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易受到感染。 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急性扁桃体炎可以反复发作,主要原因包括: 1. 免疫系统:如果个体的免疫功能较弱,容易受到感染,导致扁桃体炎的复发。 2. 反复接触病原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因校园环境密集,容易接触到带菌者,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风险。 3. 慢性扁桃体炎:一些人在急性扁桃体炎后,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扁桃体内部可能仍存在病原体,即便症状不明显,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感冒、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症状可能再次加重。 4. 生活环境:空气污染、过敏原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扁桃体的健康,使其易于再次感染。 如何预防急性扁桃体炎的复发?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扁桃体炎的发生,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复发的风险: 1. 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感冒、咽喉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3. 保持空气清新:避免长期待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定期通风换气。 4.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咽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抗生素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结语 急性扁桃体炎确实有可能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免疫力较低或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情况下。因此,需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复发的风险。同时,若情况严重或反复发作,建议咨询耳鼻喉科医生,以评估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措施。
  • 慢阻肺能做手术治疗吗

    回答: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通常是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职业性粉尘等因素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力减退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属会询问,慢阻肺患者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对于慢阻肺患者,手术治疗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手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肺减容术:这是针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一种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的肺组织,减少过度膨胀的肺部,提高残余肺组织的功能,从而改善呼吸效率。研究表明,这种手术可以显著改善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2. 肺移植:对于某些终末期慢阻肺患者,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这种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适应症非常严格,需要患者在心肺功能及其他健康状况方面达到特定标准。 3. 支气管镜手术:对于部分伴有慢性支气管阻塞、分泌物堆积导致反复感染的慢阻肺患者,支气管镜手术可以帮助清除阻塞,提高呼吸通畅度。 手术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虽然手术可能为部分慢阻肺患者提供治疗选择,但也必须认识到手术带来的风险。由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往往比较差,手术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包括: 术后感染:慢阻肺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损,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 呼吸功能下降:手术后短期内,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对于那些已有明显肺功能损害的患者。 康复期:术后康复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需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慢阻肺患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患者在决定手术前,需充分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咨询相关专业医生,并结合个人的病情和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考量。在许多情况下,医生会优先推荐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非手术疗法。 在管理慢阻肺的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营养以及定期进行身体锻炼,这些措施对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样重要。

点击查看更多>
看科普 查疾病 问医生 找专家 网站地图
找药网
您身边的找药助手
Copyright @ 2024 找药网 粤ICP备202304021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21-05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